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行财政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十二五期间的光伏项目进行补贴,其中2012年建成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给予0.3元/kWh的补贴,2012年以后,补贴标准按照年均递减10%的比例确定。
光伏新机大战略一带一路今年我国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中国光伏行业的新机。万事俱备待以更开放的心态大胆走出去中国光伏行业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很多的挑战,也遭受了很多质疑。
神之石被淘汰,但是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没有改变。在新常态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正积极探索向全球输出中国先进制造技术和商业理念,推进全球光伏平价上网。光伏龙头企业协鑫集团先行先试,已成立海外事业部,积极与北美、印度、北非等政府机构沟通,计划成立海外产业园发展基金。在这样的形势下,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联合倡议,集结中国光伏产业链上主流企业,争取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开拓光伏新兴市场,联合中国光伏上下游企业去海外建立光伏产业基地,与各大新兴市场结盟友好型贸易合作伙伴
美国、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将会不得不面临高额双反税,多晶硅出口至我国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他们随即亦会考虑减少多晶硅出口到我国市场的份额。除了加工贸易渠道外,目前还有不少国家或企业,采取先出口到香港,再从香港走私到国内的方式规避关税。从国家来讲,资金更应该支持这些龙头企业做大的构建,参与国际竞争。
现在实施这个政策后即使是税前最低的韩国的多晶硅料,成本也会增加6%-20%,我们的建议是,一是放开高端料(一级料以上)加工贸易,鼓励先进加工企业发展,不要让低端料进入中国,这样既有利用整个产业平衡,拉动产业的发展,也会使双反更有效,二是,把单硅片的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7%,通过硅片的销售带动多晶硅料的出口,保持先进加工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采取双反措施,对国外多晶硅征税之后,使得下游企业的成本增加,从而削弱了下游的国际竞争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外压内挤的态势。那么这个政策将导致中国失去与国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的能力。对于多晶硅市场下一步发展还有哪些建议?吕锦标:我觉得还是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因为这个产业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整个产业链已经很先进了,但一直要保持领先,就要在技术上,尤其是龙头企业更加努力。
如果20%以下,我们认为国内的一级料都可以达到,能够批量供应,但是转换效率在20%以上的P型以及N型的,目前都不能稳定供应。2014年的时候,中国多晶硅的产出增量已经远远大于海外,几乎是国外增量的3倍到4倍。
钟宝申:我们为何持反对态度,在我们看来,它会影响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未来持续的发展。钟宝申:上下游企业一直在合作,也必须合作。实际上,在58号文的执行中,考虑到国内中下游企业的利益,给予了多晶硅加工贸易企业一年的延缓期。然后,国内的13万吨当中有部分的量是可以做的,从中拿出部分量满足这八千吨肯定是可以的。
在半导体时代全球就是七家企业,万吨以上的企业就不多,因为这种原料太特殊的,提纯要求特别高。长期来讲,对整个国内多晶硅产业也会有影响。钟宝申:对于多晶硅企业而言,我们认为也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围绕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申请(简称58号文)的存废,国内光伏上下游企业出现了明显分歧。
那么国内的多晶硅是否能够满足这部分需求呢?吕锦标:实际上,单晶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像少子寿命,多晶就不需要,而且一般的P型普通单晶硅片也不需要的,只是N型的比较高,即便是这种多晶硅,我们国内这几个主要的企业,包括保利协鑫、大全等都可以提供,只不过就是没有这种交易关系。因为高端的产品,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能稳定量产,国产多晶硅品质问题将导致N型硅片企业合格率下降,企业陷入全面亏损,P型硅片企业面临隐忧。
这一类企业是受影响的。说明产业处在充分竞争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只能保护那些落后的企业。此前,为应对欧美双反我们采取了反制措施,结果却发现,我们的反倾销政策与加工贸易政策是互相抵触的,政策有漏洞,国外恰好利用了这一漏洞,所以有了58号文,作为对反倾销的一种补救措施。目前来看,隆基都不是。我认为要把这种局面维持下去,作为制造业就要持续的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在这种外压内挤的局面下,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企业只有加快向外转移才得以生存。现在的扩产主要是中国的公司,产量总体过剩,但是我们还在扩产,今后肯定会造成全球更大的压力。
光伏产业发展至今,火热程度前所未有。对于行业的各环节从业者来说,它都是一种伤害,光伏产业本身是大家应该共同关心、爱护的产业。
然后,把成本降下来,通过技术渠道才可以把成本降下来,规模化生产,然后每个企业都为成本的下降做贡献,这么多年下来,其实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这样做的,没有成功的都是因为你违背它,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这个局面。每年我们也会从国内购买几千吨硅料,因为客户的工艺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如果能够达到要求的我们肯定是买国内的,当然较进口更为方便,资金成本在中国占比这么高,买国内的料各个方面都有优势,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介绍,去年国内进口多晶硅达到了前所未有10万吨,同比增长了26.7%,今年上半年,净进口量也有约5.6万吨,限制措施导致进口量不减反增。一定会对国内多晶硅开放测试窗口,比如我们与特变电工有共同成长计划,以前跟协鑫也做硅料测试。
那么,未来国内多晶硅会不会出现更大的产能过剩?钟宝申:从上游企业面临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同时,他们却向中国倾销多晶硅。另一方面,我们也理解如果存在做不公平贸易,对于别的国家产业造成伤害,那么启动一些调查,降低国际贸易对国家自有产业的伤害,也是国际贸易规则所允许的。向左,向右在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不断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对来自欧美韩的多晶硅产品也进行了反制措施,你们是如何看待欧美双反的?吕锦标:众所周知,欧美利用双反手段对我们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对我们来讲不公平,因为国内的部分原料、设备都是花钱从他们那购买的,我们生产的产品,却被限制向他们出口。
共同支持它的发展和技术进步。钟宝申:我们对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持反对的态度
首先韩国会减少,因为他们总的供应量增加,以前就是三万多吨,未来应该是五六万吨的总体供应量,总体的供应量会往八万吨十问一万吨上去。那么,未来国内多晶硅会不会出现更大的产能过剩?钟宝申:从上游企业面临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这是一种市场行为。
但这种复产是短期的,即使没有国外企业,中国的优势企业也会把他们打败的。对于多晶硅市场下一步发展还有哪些建议?吕锦标:我觉得还是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因为这个产业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整个产业链已经很先进了,但一直要保持领先,就要在技术上,尤其是龙头企业更加努力。
不单单是多晶硅,整个光伏产业我认为都是保护不了,垄断也垄断不了。在你们看来,它会对整个行业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吕锦标:我们中国的光伏产业,大家经营能力都比较强,真正说影响哪些企业,就是那些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采购原料做加工的企业。清洁能源才能更快的普惠世界。对于美国来讲,国内在台湾生产也是算规避了,现在也没办法了,围堵的太厉害。
为何叫外压内挤,本身国外双方使得企业产品税增加,对于中国境内企业来讲,产品竞争力削弱,出口业务非常困难这是在销售端;而在原料端,国内双反,继续增税,又增加了原料端的成本。贸易保护政策其实是从这个产业中抽血,是抑制而非支持。
也就加速了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向外转移。工信部曾提出,未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就五到十家,大的一两家,万吨级两三家。
尤其是国内,这种增长态势还有被放大的空间。同时,他们却向中国倾销多晶硅。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